現在選擇自然葬的愈來愈多
人走後,在人間使用的身軀也需要做處理
在這時代裡,自然葬是最好的選擇
於是朋友幫爸爸選擇了陽明山的花葬區
葬法是ABCD四區選一區,然後依目前的順序位置,把骨灰放置在該區
之後,若該區葬滿,即停止,等待時間(忘了是多久)到,骨灰已自然分解,會再依序葬下另一個人的骨灰
一切環保、自然,循環使用
第一次去花葬區,那裡幽靜,山景悠美,還設置一個滿大的涼亭,讓人可以歇坐
鳥語花香,是待在那裡會有的體會
在百日時,陪朋友再去一次
由於隔日是母親節,所以滿多人來為先人送上一束花,或在那個位置擺放花朵(可自然分解)
來陪媽媽聊聊天,來祝媽媽母親節快樂!!
陽明山的花葬區實在好美,我們總開玩笑說,這裡以後說不定一個位置很貴了!!
一個靈骨塔都有七萬以上了,只住在一小格裡,還沒什麼風景
在陽明山,有一堆動植物做伴,有美麗的風景可看,怎麼看都比在靈骨塔好啊~~
掃墓是掃什麼,大概是環保葬的人的疑惑
但,該疑惑什麼呢??是方式吧??習俗百百條,宗教四五種,唯有想念親人的心是一樣的~
那麼,何必拘泥於何種掃墓形式呢??何必受限於習俗呢??
環保葬的家屬,掃墓就是來這裡走走(海葬者可去海邊),即便先人可能已去了別的地方
但是,那裡就是可以傾訴思念,可以來聊聊天,來說說話
至於先人去了哪,都祝福,不是嗎?
不需要墓才有掃墓,平常仰望著天,問個好,遙想不就是最好的思念方式嗎??
相信隨著時間的流逝,想念間隔會愈來愈長,但常常一個不經易的背影,一首歌,一頂帽子,一個地名等等,不都可以讓人想起對方嗎??
那麼無形的東西,又怎麼能用有形的東西來框架呢?
於是,自然葬者愈來愈多
習俗也變得不再重要,重要的是,敬重、思念與感謝的人,是否過得好,是否也去投胎了,是否會在相見,也許幾年後,某個擦肩的小孩就是故人的下一世呢?
扯遠了,不管下一世為何,在這一世的相遇相處,便已是一種不可滅的緣份了
感恩一切,並期待以後再相見!!
葬法,何必受限,受限的是人腦!!作繭自縛!!!
花葬區的開闊,真的可以給大家參考~
照片來自陽明山臻善園